泥工貼磚 常見問題及解決大全
-
日期:2017-05-18
-
來源:本站
-
點擊:627
通病1:瓷磚墻面空鼓、脫落
原因1、瓷磚挑選不嚴,本身有隱傷。
防治方案:瓷磚在使用前必須挑選,對缺棱掉角、有暗傷以及撓曲變形的都應剔除。
原因2、瓷磚浸泡時間不夠,使砂漿早期脫水或浸泡后的瓷磚未晾干,鑲貼后產生浮動自墜。
防治方案:瓷磚在使用前,應用清水浸泡到瓷磚不冒泡為止,且不少于2h,待表面晾干后方可鑲貼。鑲貼時間短的瓷磚,由于吸水少,會造成砂漿早期脫水而影響瓷磚的強度,粘貼表面濕的瓷磚,容易產生浮動自墜,導致飾面空鼓。
原因3、基層不平整,沒有問題進行地面找平,致使砂漿厚薄不均勻,砂漿收縮應力不一致而導致空鼓。

防治方案:對平整偏差較大的基層,應事先用砂漿找平,使鑲貼瓷磚的砂漿的厚度控制在7~10MM左右,砂漿的厚度過厚或過薄,不僅不利于操作,也影響質量。
原因4、鑲貼砂漿不飽滿,在操作時就形成空鼓,有的四角空鼓,有的中心空鼓。
防治方案:鑲貼瓷磚時,每塊瓷磚上抹砂漿要估量準確,過多會影響已經鑲貼的鄰近瓷磚,過少易空,若瓷磚上墻后再補也易空,因此不得在磚口處塞灰,防止空鼓。
原因5、鑲貼的砂漿較厚,操縱過程中用力不均勻,或在瓷磚間多敲促使砂漿沉入,水分上浮,減弱了瓷磚與砂漿的粘結力,從而造成空鼓。

防治方案:鑲貼瓷磚時可以用手輕壓,或用小鏟木把輕敲,但不宜多敲,否則易造成空鼓。
原因6、漏鑲縫或鑲縫不密實造成瓷磚脫落。

防治方案:瓷磚鑲貼后應及時清理墻面。鑲縫必須密實,防止漏嵌。
通病2:瓷磚墻面接縫不平直、縫子不均勻,墻裙出墻厚度不一致或過厚。

防治方案:瓷磚在使用前必須派專人用套板進行規格挑選,并用目測剔除缺棱、掉角、裂縫等缺陷,并分類堆放備用。
原因2、粘貼瓷磚操作未掌握要領。
